杨治钊 | 品悟读书的香甜苦辣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5-14 08:17:24

小编说:读书是一种境界,读书是一种宿命,读书是一种灵魂的滋养和生命的旅行,不读书的人是缺陷不完整的,请看杨治钊先生怎样品味读书。

 

每一个文艺的人都在这里

读书写作观察思考


       生命里需要书籍来。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人要成长和成才,除了吃饭还要读书。那么读书究竟是什么滋味呢?其实,读书滋味和吃饭一样,也有“香、甜、苦、辣”之分,只不过,更加厚重殷实,更加耐人寻味,更加值得细细品尝

读书之香

 读书之香,不仅仅是翻开书本散发出来鼻子闻着油墨清香,而且还指读书人饱读诗书之后所沉淀那一股从里向外喷薄欲出气息、气韵和气度,“腹有读书气自华”,也称之为书香。

有人把书香和酒香相比较,说书有美酒醇香,嗜书者尤如嗜酒者一样痴迷和沉醉。然而,一本书,是一处长生风景,常翻常有;一杯酒,则只是,瞬间浪漫,云烟散尽,依旧空荡。古人痴迷于美酒,引出“人生几何,对酒当歌”悲叹。而读书,获得是美妙而隽永精神享受。于是,便有了“酒不如书,人不如书”感概:“酒性易散,人性易变,只有书香能留驻永恒。”一册在手,书里风景,书中情趣,书人心境,书外故事,尽收眼底,直入胸腔。读书之香,绝非美酒之香所能比拟。

书香是男人“魅力丸”。一个散发书香男人,足以使一个毫无吸引人的容貌变得温文典雅,谈吐不俗,乃至魅力无穷;书香是女人“香囊袋”,一个浑身洋溢着书香女人,时时刻刻充满爱心。她把一份份关爱无偿地献给家人、邻居、朋友和熟悉乃至不熟悉的人……让每个人都有一种沐浴春风感觉。

真正书香之人,并不是一时可以造就。首先要感受书香魅力,在书海里漫游,在书山上攀登,乐此不疲,持之以恒,坚持不辍。久而久之,那书香特有芬芳,日渐浸入肌体,慢慢浸润灵魂,从而化作一种内在气质,再通过言谈举止散发出来,成为一道迷人风景。惟有如此,才不失为一个神形俱佳书香之人。

读书之甜

 茶余饭后,坐于写字台前,旋亮台灯,抽出一本书,静静地读起来。黄橙橙的氛围,轻悠悠的思绪,伴随着淡淡的墨香。于是,辞别了喧闹的尘世,安歇了烦躁的灵魂,品尝了读书的甜美,自由自在处于一种超脱人生和享受生命之中。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草,芳香鲜美,落英缤纷……”,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理想社会,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是却能以书为媒在人们心灵中建一处桃源胜景。在心灵桃源里,远眺阿尔卑斯山,漫步莱茵河畔,倾听谆谆教诲,思考人生意义……从《论语》中学思维智慧,从《史记》中学历史深邃,从《正气歌》中学人格伟岸,从马克思学入世激情,从鲁迅学深刻批判精神,从托尔斯泰学道德的执着,泰戈尔的清新、马克吐温的幽默、冰心的温馨,,学潇洒大度风采、稳健卓实气度,学观察处理问题立场观点和方法……一句话,从读书中学做人处世,从那些往哲先贤、当代才俊著述立说学人格和风范。

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业余生活里读书苦思时的遐想;世界上最甜润的自得是在消闲读书时发出的会心微笑;世界上最怡人的风光是在八小时之外开卷领略书中原本无法辨别的星辰。只有在这时,才沉浸在斑斓世界之中,享受读书无穷乐趣。

读书可以养生。据《韩诗外传》载:春秋时,鲁国有个叫子骞的人,敬恭孔子学问,拜孔子为师。开始时,他脸色干枯蜡黄,一幅憔悴模样。然而过了一段时间,脸色红润起来,人也越来越精神。孔子觉得奇怪,便问起原因。子骞说:“以前,我看到达官贵人坐在华丽车上,因而寝食不安,脸色干枯。现在,我受老师教化,精读做人治国之书,懂得道理日多,能辨是非知美丑了,那些‘龙旗’之类再也不能动我心了。因而心情平和,遇事豁达,气血就好了。”子骞把健康归功于读书明理,这是对读书要义深切感悟。书读得多了,知识日渐增长,便产生了写作欲望。把所知、所思、所悟,写成文章,寄给报刊杂志,看着变成散发油墨清香铅字文章,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这种心态反馈生理、心理和免疫等系统,增强身体抵抗力,从而达到读书养生目的,便是“读书之甜”美妙感受。

 读书之苦

 读书是一件苦差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读书要耐得住寂寞。如今静心下来读点书是很难的。春晨秋夕,茶余饭后,手里捧着《史记》《汉书》等,心却飞到了窗外,想着某人已升迁,待遇优厚;某人经商,收入颇丰;某人得奖,名利双收。“读书难终卷,下笔难有神。”世界太广阔,生活太精彩,出门是“酒吧”“舞厅”,窗外是“爱呀,爱呀”的轻歌软语,稍纵心猿,便心海泛波,神不守舍。读书需要挤时间,书读得多了,玩耍时间就相应地少了。

抵御诱惑,以读书为乐事,要有一种酒不醉人人自醉陶然自乐,到书山去倘佯,赴书海去觅珍,唯有书卷浸润,才静观风云变幻,固守精神家园,遇厄运而不改其志,守清贫而不改其乐,遭变故而不改其态,渐入“腹有诗书气自华”人生境界,领略无穷乐趣。

“雄读书,春满花;散朱碧,点斑管。胤读书,夏风凉;若无膏,萤取囊。符读书,秋月随;新凉入,亲灯火。康读书,冬雪厚,晚以映,字如昼。”古圣先贤树立了勤奋学习榜样。

以苦为乐,长年累月地坚持“天天一小时”读书方法。要有强烈读书欲望,把读书看成是生活中不可缺少一部分,正如天天要吃饭要睡觉一样。一个小时读一万字,一年365小时,就可以读完300多万字书。“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几年下来,所读之书就能厚积盈尺,脑袋里知识就会由少积多,读书者就会拥有一笔不可枯竭财富。这个积累过程,正如一位思想家所说:“毅力虽苦,成果却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树立“一日三餐不断”持之以恒精神,坚持“天天一小时”读书习惯,就能天天吸收新信息,时刻摄取新知识,永远立于时代潮头。

 读书之辣

 读书如同吃饭,也有辣味。为什么这么说呢?读书通过文字刺激人体感官,使如同吃了辣椒,产生像辣味一样的反应。

“读书之辣”分为两种:一种是读了,流眼泪,有营养,如批判、警示等内容,给人以启迪,这是好书;另外一种读了,不流泪,但有毒,如黄色制品、,害人不浅,这是坏书。也就是说,在流传书籍中,并非全是功善之作,也有毫无价值甚至“毒品、鸦片”之类。

“好书,开卷有益;坏书,开卷有毒”,读书要读好书。因此,我们要擦亮眼睛,认真加以辨别。我们所需要书的辣味,应该是那些能够给我们勇气给我们力量给我们希望给我们智慧的味道,是那些能够给我们激情给我们坦荡给我们庄严给我们博大的味道。

当然,好书坏书都不能强大到立竿见影,但它却有慢慢渗透到人体细胞和骨髓的力量。读好书犹如吸新鲜空气和喝纯净水,读坏书犹如抽烟喝酒,都是数年以后才见分晓的。

……

总之,读书滋味“香、甜、苦、辣”,正如一位作家所说那样:“……如同春日晴天里的饮酒、深山秋林里漫步、楼台亭榭里弄弦、隆冬炉火旁倾谈一样,是心绪的苞衣,是灵魂的依傍,是快乐的源泉,是生命的归宿……”

作者简介

杨治钊,男,大学文化,四川省广安市人,1971出生,当兵15年,2004年转业地方工作。用心作文,高调做事,低调为人。

主    办:邻水读书会(改版第 24 期)

编    辑:草根一一    

投    稿:1525376096@qq.com 

邻水县读书会Q群:  493634046

华蓥作家群Q群: 166845893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