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手札 | 天津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媒介与人文之旅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9-19 13:35:59



“潞卫交流入海平, 丁沽风物久闻名。京南花月无双地, 蓟北繁华第一城。”(朱岷《初到津门》)京津六月,清新初夏。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俞虹教授组织师门硕博一年级同学参与的一年一度暑期媒介实践与游学又一次隆重开启。这次,游学团来到了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历史文化名城——天津


在启程前往天津之前,同学都认真观看了祖光导演《五大道》和《有个学校叫南开》两部纪录片,为此次天津媒介实践和人文历史之旅、尤其是对五大道的参访和与祖光导演的纪录片创作交流做了充分而精心的准备。


一、参访

走进天津广播电视台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天津新闻广播)始建于1949年1月15日成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发展,今天已经成为中国北方最具有影响力的的省级电台之一。天津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始建于1958年10月,1960年3月20日正式开播,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四家电视台之一。2011年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天津电视台合并,天津广播电视台、天津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天津之行的第一站,同学们来到了天津广播电视台的新台大楼。天津广播电视台在媒介融合和转型上始终走在前列,俞虹教授也鼓励同学们通过这次参访,深入交流、充分探讨。天津广播电视台宣传管理部副主任张虹、天津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李强、天津广播电视台体育频道主持人杨威带领同学们和同学从一线实践角度,就天津广播电视台就主持人建设、媒体融合、媒介管理等问题行了深入的沟通与讨论。


张主任介绍,从2004年开始,台里每年都会对主持人队伍进行年度考核,邀请一线播音主持专家对主持人进行现场提问。提问内容涉及时事政治、社会热点、专业实务,范围广泛。俞虹教授表示,天津广播电视台一直对主持人队伍的建设特别重视,主持人队伍的整体水准很高。张主任介绍,天津广播电视台整体上正在酝酿更新、更好的发展势头。“重整河山待后生”,她表达了对优秀新闻学子和年轻人的期待与欢迎。


新闻中心副主任李强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天津广播电视台“天津新闻”、“晚间新闻”等新闻中心几个主要演播室以及编辑机房。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法则通常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这一段在天津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里多处可见的“海恩法则”让同学们纷纷表示认同。而天津广播电视台这种严谨的专业主义精神和有责任的媒体担当更是让人敬佩。


天津遵循“需求导向、创新驱动、互通共享、融合发展”的建设思路,不断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今晚报社、天津广播电视台和天津支部生活杂志社的优质资源,依托北方网新媒体集团的技术优势和网络媒体运营经验,通过重构业务流程,建成集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网站、客户端为一体的全媒体融合平台,形成了空间、技术、业务、资本四大平台联动的全媒体融合生态圈,这也是全国唯一一家集播、报、网、视、。这个平台正在逐步把全市的宣传资源融合为一体,在全国也形成了可复制的模式。


除了建设“津云”大数据平台外,天津打造新媒体品牌、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同时也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应用。北方网新媒体集团在数据存储、信息传输、数据抓取、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深耕细作,自主研发了“北方网媒体融合技术平台”,集成了内容管理、云采集、广告管理、政务、移动终端解决方案等多种功能,为全国60余家省市新闻门户网站、网络电视等提供技术服务。



二、探寻

步入利顺德,徜徉五大道

五大道在天津市中心城区的南部,东、西向并列着以成都、重庆、大理、睦南及马场为名的五条街道,是迄今天津乃至中国保留最为完整的洋楼建筑群,天津人把它称作“五大道”。它拥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的具有不同国家建筑风格的花园式房屋2000多所,建筑面积达到100多万平方米,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苑。


位于天津海河岸边、建于1863年的天津利顺德大饭店是天津市租界风貌独具特色的代表建筑,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一个半世纪里,许多对近代史产生影响的历史事件和风云人物都与利顺德紧密联系在一起。漫漫征程中,利顺德饭店留下了众多名人的印记,孙中山、梅兰芳、美国总统胡佛等人均曾下榻在此,。


迈进利顺德百年老楼,仿佛打开了一扇时光之门,昏暗的灯光、老式的留声机、繁复的传统台灯、精美的西洋地毯……一股历史的厚重气息扑面而来。同学们参观了饭店里的利顺德博物馆,并认真听取了讲解员的介绍。眨眼百年、史料沉浮,饭店155年的历史被凝结在这里,一件件展品记录下了过往的岁月与故事。


离开利顺德,同学们前往下一站——位于天津和平区重庆道55号的庆王府,全程由庆王府资深管家、64岁的张志明老师深入讲解,为我们讲述了这座近百年的建筑背后的故事与灵魂。



庆王府始建于1922年,原为清末太监大总管小德张亲自设计、督建的私宅,在原英租界列为华人楼房之冠。后被清室第四代庆亲王载振购得并举家居住于此,因而得名“庆王府”。


在近百年的岁月中,庆王府历经了数次更迭和变迁。欧洲风韵的列柱回廊赫然保留着“西风东渐”的独特印记,工艺精湛的雕梁画栋又流露出东方血统的审美坚持。它集中展现了西方东渐的潮流,既中西融合,又坚守着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正如天津这座城市一样: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碰撞交融,孕育出天津这座城市的精髓。


天津是近代中国的缩影,甚至有“中国近代百年发展史看天津”的说法。1860年,天津开辟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列强在这里相继建立了九国租界,这是世界独一无二的现象。此后,天津就成为晚清外交事务的中心、洋务运动的中心,北洋时代的中心,和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城市。昨天的屈辱曾伴随着昔日的辉煌,疯狂的掠夺也留下了历史的馈赠。


如今,带着时代烙印的天津,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留存着属于她的记忆。而同学们通过重走五大道,不仅“重读”了近代百年中国,更深入触摸到了天津这座城市内在传承的灵魂与精神。


三、对话

《五大道》总导演祖光

《五大道》是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9集人文纪录片,于2014年10月6日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通过解读一个独特的历史街区,破解一座城市的人文密码,翻检一段苦难辉煌的近代岁月,有助于让人们了解百年中国,激发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


天津之行的最后一站,同学们在俞虹教授的带领下,来到了纪录片《五大道》总导演祖光的办公室,与祖光导演就纪录片《五大道》的创作理念、创作手法和历程等进行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深入沟通与交流。同学们都认真观看了《五大道》,与祖光导演分享了自己的观看感受,也提出了很多问题向祖光导演请教。


谈及创作初衷和理念,祖光导演表示,他认为作品第一位一定是思想价值,这是核心。他拍《五大道》就是为了让当下的人们能够更加正视这段历史,从而能更好的放眼未来。


祖导表示,历史人文纪录片难点就在于打通古今,如何让历史活起来是关键。祖导用“有思想、有品质、有传播力”概括了他心中优秀纪录片的标准,他给同学们分享了他创作过程中的许多小细节:为了采访著名汉学家史景迁,他曾亲自写了一封长信交由儿子翻译寄送,并最终和史景迁先生相聊甚欢,原定半小时的访谈时间延长至三个多小时,两人还有意犹未尽。为了查阅一手史学资料,祖导多次亲自到美国国会图书馆、耶鲁大学图书馆翻阅浩瀚资料……许多翔实生动的创作细节让《五大道》不再仅仅是一部纪录片,而真正在同学们心中活了起来,而祖导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也深深打动了在座的同学们。



最后,俞虹老师对本次游学做了小结并特别感谢天津台和祖导给予的鼎力支持。她始终认为“祖导是用一种学术的态度在做纪录片”。她提到自己坚持媒介实践与游学的初衷,就是希望不仅打开学生的视野,了解传媒一线的现实,也期望在年轻人心中播种下种子,这是真正的对未来有价值的事情:“虽然每个人的土壤不一样,但作为老师,有责任做这件事的。在这点上我和祖导有一种默契,那就是对于年轻人的爱和期待,因为你们是未来。”她鼓励同学们多多走出课堂,走向丰富多彩的实践生活。


这场媒介与历史、古与今的对接碰撞之旅告一段落,但带给同学们的感悟和思考是受益终生的,同学们的实践追寻和探索脚步也不会停歇。




撰稿:李松晓

编辑:邓泽苗


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


聚焦媒介前沿问题,关注媒介传播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影响、互联网时代电视的发展、媒介融合与电视创新发展、媒介文化与批评、视频节目策划与研究等领域。

微信号:PKUTVstudy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