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什么(上)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10-17 11:25:29

 


网络上有句成功学鸡汤这样说:“经营企业,经营的是与那些成功企业之间的差距,经营人生,经营的是与成功人士之间的差距,干掉这个差距,你也可以很牛×。” 

 

可是,差距是什么?在哪里?怎么干掉? 

 

我考过不少试了,中高考、考研、司考、托福,接下来还想考CPA(注册会计师),甚至想去尝试一下考博。 

 

考试难吗?

 

任何靠自己就能做到的事情,都不能叫作难事。


那些在上学时讨厌考试、觉得复习太累的人,到后来就会知道,如果什么都不用理会,仅凭自己的认真勤奋就能做好一件事,这是多大的幸福和幸运。 

 

能在考试中胜出的人,分为两种。 

 

一种是策略正确的人,轻轻松松学习,效果极佳。


我们经常看到那种考上清华北大的人说自己根本没怎么努力就考上了,他们不一定是天才、智商高,但最起码能够理性地看待考试,寻找规律,摸索途径,在正确的方向上努力,自然可以少费力气就能取得佳绩。 

 

一种是真正刻苦的人。


这种人未必拥有极佳的学习方法,要背诵就傻傻背诵,要做题就拼命做题,一个知识点被他在一百道题里练习过,再笨也会了。 

 

最好的做法当然是在正确的策略下,投入足够多的学习时间。


学习时间是指真正在学习的时间,不是昏昏欲睡地熬通宵复习,也不是三心二意地翻翻书,如果没有集中注意力,那根本不叫学习时间。


基于我们在注意力上的差距,你可以学一个小时,顶别人学五个小时。不能专心的话,去图书馆待再长的时间也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在学习这件事情上,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之一就是专注力。





如何长时间地专注学习。

 

我们把专注学习的方法分为三个板块。 

 

1.学习前的准备。 

 

在每天开始学习前,明确本次学习的任务和结束时间。

 

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 

 

我今天要解决什么问题? 

 

我预估多久可以学完这些东西? 

 

让两个人做同样的十道题。 

 

一个人知道自己做这十道题的目的是强化自己容易搞错的几个知识点,他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投入学习,必然比另一个只给自己规划定量任务的人学习要专注。 

 

让两个人同样记忆一章节的内容。

 

一个人清楚地知道必须在下午六点前结束任务,另一个人只是模糊地知道在下午要把这些内容背完,前者集中注意力的紧迫性更强,在后者的心里,下午可以是六点结束,也可以是七点结束,当结束时间有弹性的时候,就会下意识认为还有很长的学习时间,也就更难集中精力。 

 

如果你在为一场考试做准备,就一定要清楚“怎么样学习才能达到目标”,这样更能帮助你去抵制诱惑,专注于任务。 

 

这个问题包括三个要素:

 

A.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考什么学校?这个学校要多少分数?单科目标分数是多少? 

 

B.要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学习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哪些书上?都要做哪些题,做几遍?背哪些东西?

C.这些事情要做多久。总共的复习时间是几个月?给每一个任务分配多长时间? 

 

如果对上面的问题有答案的话,那么,每一个你灯下学习的晚上,每一个迎着晨光背诵的早晨,你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即便不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做,与模模糊糊,只是知道应该这么做,专注度也会有差别。 

 

特别为学习准备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 


把工作和学习环境布置得舒适愉悦、极尽方便,所有要干的活都在早上坐下后一一安排好,把有助于提高注意力的东西都放在眼前,比如想考上的学校的照片。 

 

这样长期下来,就会给自己的脑袋里装置这样一个开关:只要进入这个环境,学习就可以开始了。 

 

尽量不在早晨或者是学习开始之前收拾桌子,这样很容易控制不好时间,导致耗费时间过长。 

 

人天性里更喜欢简单直接的、不动脑的、眼前的事情,相比学习,整理房间显然是更令人愉悦的。 

 

利用环境来给自己暗示,这是我过去一直忽略的一个技巧。

 

读高中时我不愿意在整理内务或者打扮自己上多花任何一丁点时间,那时候我对于学习有一种变态的专注,完全不在意自己在什么地方学习。 

 

但是那种极端专注是可遇不可求的,持续性也比较差。

 

我发现环境的影响是因为一次搬家。 

 

我以前住的房子是一个钢铁公司的属楼,年代有点久远,屋子装修陈旧,怎么打扫都弄不干净,这直接导致我收拾房间的欲望不强,在糟糟的环境里,我的学习状态一直都不怎么好,回到家就提不起劲来。 

 

事情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当我身处其中的时候,并不能发现环境与自身状态之间的关系,一直到我后来搬家住进一个日式装修风格的精美房子里,才发现自己的不同。 

 

晚上回家,一开门进去就觉得很幸福,愿意静坐其中,桌椅板凳、书本台灯、被褥衣服,都摆放得整齐有序,这种整洁的环境会增加人对自己控制力的信心,由外而使自己产生一种“不可”的心情。 

 

“一切都在我的控制之中,学习也是。” 

 

大概是这种心情。

我学习的桌子上放着植物界的励志之星仙人掌,桌角贴着我的奋斗目标,台灯是朋友送的,小米的,外表简洁漂亮,暖光,我超级喜欢,看到它就有幸福感,这样就直接减少了对“结束玩乐开始工作”的排斥,精神很容易收拢到眼前的工作上来。 


关于学习环境还有几点要注意。 

 

到底应该去图书馆学习,还是留在寝室就好了? 

 

我的建议是最好不要在寝室,一定要把学习环境和休息娱乐的地方分开,这样更能强化自己脑袋里的学习和娱乐开关。 

 

我连吃饭、娱乐和工作都不用同一张桌子。 

 

如果在一个地方,学习状态始终不好,也可以考虑换一个环境,调整状态,只是不要去太陌生太极端的环境中,最好是去自己本来就熟悉和习惯的地点。期末考试的时候有朋友叫我一起去校外咖啡馆学习,效率极低,咖啡馆与图书馆相比声音杂,总有人来来往往,桌子太小,光准备心情就需要很长时间。

 

珍惜不会被打扰的时间段。 

 

以前上学的时候学校把一节课的时间设定成四十五分钟,所有人都必须遵守这个安排,把自己学习的节奏调整成四十五分钟一休息。 

 

上学这么多年,我对这个制度始终没有习惯。 

 

刚刚感觉自己沉静下来了,找到了状态,很快就到了下课时间,忍不住盼望下课,毕竟老师讲课也不是那么好听。 

 

到了大学,没有自习课,学习变成一件很自由的事情。

 

这也就意味着,你可以随时学习,也要准备随时被打扰。 

 

所以要珍惜那些不被打扰的、安静的学习时间,也要多多寻找这样的时间。


例如早起后的清晨,不要安排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就坐在那里学习一整段的时间。

 

番茄时间管理法现在很火,很多人都说这个方法好用。 

 

一个番茄时间共三十分钟,包括二十五分钟的工作时间和五分钟的休息时间。 

 

我总觉得二十五分钟学习时间太短,适合那些精神完全没办法集中的人用作早期训练,或者适用于已经上了班的人,他们往往需要同时处理很多事情,又随时可能被打断。 

 

不过这个方法帮助我养成了一种习惯:设定好的学习时间,绝对不中断,也不可以被打扰,反正接下来有休息的时间。 

 

脑中一定要有这样的概念:学习时间绝对不可以中断,绝对不可以中断,绝对不中断,就算是无法集中注意力,也不要放弃为集中注意力而努力。 


(下篇接)



喜欢刘媛媛的文章,就去看历史推送吧。

这本书,我也是爱不释手呢!


南木

青岛

22:28



再来两篇文章


1.把自己的道理,坚持成真理


2.我不怕成为这样“强硬”的姑娘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