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商的你,情商为什么这么低?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9-03 16:43:5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本文出自李筱懿《情商是什么?》。李筱懿,女性主义作者、媒体人。著有《在时光中盛开的女子》、《先谋生,再谋爱》、《美女都是狠角色》、《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公众号“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有些人觉得智商高的人,就像《生活大爆炸》中的nerd们一样,拥有超群的智慧和与众不同的脑回路,导致他们做起事来,正确,却不够妥当。


如果在智商与情商中选一个,很多人会选择情商。因为再高的智商也有犯错的时候,而情商却能圆满得滴水不漏。


那么高智商的人情商一定低吗?作为聪明的人,又怎样拥有高情商呢?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篇李筱懿的《高智商的人,未必会说话》,让大家从故事中学习提升情商的技巧。



一家社交网站曾经发起过一个叫做“聪明有什么坏处”的意见调查,一百多个智商超群的人参加了话题讨论,列举了高智商的苦恼。其中包括:“智力超群”是一种糟糕体验,因为“每当你纠正别人的错误之后,他们就会不跟你玩了,或者不跟你说话了。”


代表智商的认知能力和代表情商的情感控制能力有很大差异。尽管目前科学界还没能确切证明两种能力是否有关,或者具体有怎样的关联。但生活中我们能感受到,情商高的人能有意识地利用优势来弥补智商的不足,而智商高的人很多时候意识不到用情商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比如,智商高的人,特别习惯纠正别人,这种过分“坚持”只是智商高的人说话的特点之一,很多情境下,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问题,就把朋友得罪了。


高智商者在沟通中容易触及以下四个误区。


错误1:试图说服对方按照自己的角度思考,接受自己的价值观


高智商的人普遍有一套自己的逻辑和价值体系,这对于工作和学习来说,非常有帮助,但在沟通中,一不留神就容易把自己和对方放在对立的两面,变成用自己的观点在说服对方。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是一位优秀的律师,曾留学日本和美国,见多识广,对杨绛的态度,很平等民主。


少年时期的杨绛,因为各门课比较平均,分文理科的时候很犹豫,不知道该怎么选。老师们建议她学理工科。她去问父亲,父亲说:“不要去在意外在的评价,你应该喜欢什么就去学什么。”杨绛说:“我喜欢文学,”父亲回答:“那你就学文学吧。”


在当时的年代,理科能够掌握实用技术,快速获取谋生能力。相比之下,学文没那么“靠谱”。但父亲从没有试图说服杨绛,而只是引导她,让她按照自己的思路来。


嫁给钱钟书之后的杨绛,把这种平等的态度贯穿了下来。


杨绛生完钱媛,在医院坐月子。当时钱钟书正在准备毕业论文,日常要来医院看望杨绛,回家还得自己料理生活。以前都是依靠杨绛,突然轮到自己上手,总是出错。每当犯错,钱钟书就跑去跟妻子说他“又做坏事了”——打翻了墨水,弄脏了桌布,杨绛说,不要紧,我来洗;台灯坏了,杨绛说,不要紧,我来修;门轴坏了,关不上门,杨绛说,不要紧,我来装。


就连有一次,钱钟书头上长了一块疥疮,杨绛也宽慰地说:“不要紧,我会给你治。”后来,杨绛只是用热水敷了几天,疮真的祛掉了,一点疤痕也没留。


这如果普通的小两口,多半要吵起来:为什么你不能多体谅我一些呢?但杨绛没有,她从不试图说服对方改变。她能够理解钱钟书的“笨拙”是因为擅长之处全都在文学里,已经分不出多少给生活了。所以与其要求对方,不如顺着对方的歉意,大度地体谅,同时让他充分发挥优点和长处,在学问上更加精进。


杨绛的“不要紧”三个字,是高智商和高情商的说话艺术,对钱钟书来说,更是他最大的安慰。



错误2:把输赢对错看得太重,自己容易失重


在电视剧《大宅门》中,斯琴高娃饰演的二奶奶白文氏,从二十岁到七十岁,经过不懈努力,重振了夫家的基业,复兴了整个大家族,这个过程中,她不断承受着外界的压力和对手的打击。


白文氏和丈夫白颖轩,性格迥异却相亲相爱,丈夫的温和反而让她发挥出了卓越的才能。


她能力很强,怀孕时还在为家业奔波,后来不断平息白景琦闯的祸;也很聪明,懂得理财,当白景琦身无分文的时候,她拿出了“巨额”私房钱九十万两银子和药材,才让百草厅得以度过难关。她的儿子白景琦最后能成就事业,与平时在母亲白文氏身边耳濡目染密不可分。


内外关系都很复杂,白文氏是一个智商非常高的女性,但她的情商也同样高,她不爱争高下论输赢,精通说话的艺术。


她当家之前,白家的马车被詹家砸了,从此结怨。白文氏一直劝老太爷要忍让,但是老太爷咽不下这口气,怒斥白文氏,“我白家每进一步有多难?我凭什么要退一步。”


白文氏反复劝说无用,白老爷子和詹家大战一场,同时也惹来了更多麻烦。自己思前想后,老爷子终于懂得白文氏的苦心,后悔地说:“当初听了二奶奶的就好了。”


这时候一般人可能会说,你看,我当初告诉过你吧,但你不听,可白文氏怎么说呢?她答道:“这事情也不能忍,该出气时,就得出气。”


事前她劝白老爷子“不要结怨”,事后又宽慰后悔的白老爷子“做得对”,这两种态度恰如其分地体现出白文氏的说话艺术——不管是和仇家争对错,还是和丈夫论输赢,都不是明智的选择,因为什么也解决不了,而且事情已经发生,无法扭转。


高智商的人,执着于对错,有时候容易不分场合,不分对象。虽然没有恶意,但沟通毕竟不是比赛,很多事情也上升不到要用对错衡量的高度。放下好胜心,别总想着赢,生活会更开阔。


错误3:自然而然的优越感和居高临下的态度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过: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他表现得比你优越。


客观来说,智商高的人由于学习能力强、平时积累多,不论在知识层面还是能力层面,确实优于多数人的水平。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容易有优越感,有时候高高在上的态度自己都没发觉,但已经给对方造成了心理阴影。


在一档辩论类节目中,有一位年轻选手,由于紧张过度,整场表演都显得用力过猛,形式大于内容。


这时候,何炅站了出来,说:“我对你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因为我来这儿之前,也是紧张到不行……你把一个特别正能量的、有抱负的紧迫感,表达成了一个哀怨的慌乱感……我觉得你做的事情其实是很好的……希望你能学会举重若轻。”


不仅帮选手找到了紧张的合理借口,还戏言自己的紧张来衬托节目组的高大形象。没有优越感,也没有用过来人的身份碾压对方,而是将心比心,给出了中肯的建议。


智商高的人,着重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中难免缺乏善意和温度。良好的教养,不仅在于自己说话漂亮,还有维护别人的体面,表达待人接物的真诚。既比平常人更具包容,又能将机智落在实处。


错误4:对人际距离认识错误,把毒舌当有趣


在网络语境下,毒舌不是一个贬义词。


在情感界,毒舌就很受欢迎。我们常看到困惑的网友向情感分析师求教,回答往往直接又刻薄,但人们也乐于接受,觉得一语惊醒梦中人。


影视剧里的毒舌教主们也很受欢迎,比如《生活大爆炸》里的谢尔顿,一个古怪又说话直接的物理天才,跟室友莱纳德制定了几百条苛刻又好笑的协议,还总鄙视好友霍华德的身高和学历。


但是,你真的确定现实生活中,毒舌也是人际交往的“加分项”吗?


和文艺作品类似的是,毒舌属性确实更常见于智商高的人。因为他们普遍对自我要求严苛,自律性强,每当看到跟自己的标准相去甚远的人或事,难免想调侃几句;可是,由于把握不准人际距离,常常被误解成恶意攻击。


人际距离是指个体之间在进行交往时通常保持的分寸和间距。人类学家霍尔把“人际距离”分为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和公众距离四种。


亲密距离(约0—0.5米)通常用于直系亲属或恋人之间,属于伸手能触及对方的距离;个人距离(约0.45—1.2米)用于朋友之间;社会距离(约1.2—3.5米)用于公开关系,比如上下级、医生和病人;公众距离(约3.5—7.5米)用于陌生人之间,比如演讲和听众等。


和对方的亲密程度决定了你们的距离远近——这里的距离不仅仅指肢体上的亲昵程度,更指语言上的亲密程度。


再拿谢尔顿来说,他的毒舌并没有给身边的朋友造成反感,因为他们的关系已经非常亲密友好。但如果换成不那么熟悉的对象,就很难说了。


智商高的人,调侃方式也比较犀利,这无可厚非,但前提应该建立在准确判断了人际距离的基础上。



划重点:


《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一次采访中说:当下的时代,人必须紧守情商和韧性,因为没人能预知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很可能你今天学的东西,到了五十岁变得毫无用处。但是情商和韧性能让你有稳定的心态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所以,放下高智商的包袱,从说话开始,一点点磨炼情商。



书馆君送福利!


我们将从这一期的留言中选取 5 条精华评论,赠送好书《情商是什么?》



方式:

在正文右下角点击“写留言”,编辑发送你的评论。


时间:

3月22日至3月25日(我们将于3月26日在本文评论中回复获奖人)


期待你的参与!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