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房山 精品阅读】拒马河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5-07 13:18:52

“7、21”特大暴雨,拒马河发大水了。雨过天晴,我急不可耐地驱车前往家乡张坊镇。站在张坊拒马河大桥上,放眼远眺,洪水稍退,水质由浑浊变为青黄,桥下河岸两侧,有村民在岸边或水中使用不同工具在捞鱼(浑浊的洪水将上游多处养鱼池冲跨,被“呛死”或未死的鱼浮游在河的岸边)。河水波浪滚滚,一泻千里,使我心情激动,思绪万千。

按国家水系分类标准,北京的永定河、拒马河为二级河流,同为北京的母亲河。拒马河在北京西南边陲,如一条银色巨龙,蜿蜒奔腾于千山万壑,行走流淌于丘陵平原。温顺行云播雨,造福万民;发威摇头摆尾,给人民造成灾害。而于我的心目中,它是美丽的河,欢腾雀跃的河,盈满幸福的河,造福人类的河!



生态拒马河


拒马河发源于河北省涞源县境,随太行山蜿蜒向东,在大沙地进入北京地界。流经蒲洼乡、十渡镇、张坊镇、大石窝镇、长沟镇。在张坊村西出山,迎面直撞铁壁银山铁锁崖,分南、北两支。南支称南拒马河,沿孙膑山脚下入河北省涞水县、涿州市。北支称北拒马河,于长沟镇出境,入涿州市码头镇南与南拒马河汇合,流入白洋淀,注入海河入渤海湾。拒马河于京郊西南边陲流长度61公里,流域面积536.8平方公里,其中山区河长度41.5公里,流域面积395.4平方公里。山区河道蜿蜒于峡谷中,两岸山峰陡峭,河水清澈洁净,山凭水韵,水借山形,山水相依,风光秀丽。如诗如画原生态,十渡山水小桂林,天造北京十六景(之一),青山野度美如画。

十渡自然美景二十多处,如一线天、三叠瀑布、六渡浴场、龙潭湖、天坑、石中石等,其一线天齐刷刷的断岩巍然矗立,中间有一巨大裂缝,每当太阳从裂缝中移过,向河面投入巨大光柱匆匆一闪,蔚为壮观。形态美是拒马河首要特色,河水孕满,物产丰富,鱼虾鲜嫩,更是天赐人间。诚然,它发威时摇头摆尾我也亲眼所见。

我四岁至十六岁是在大石窝镇广润庄村姥姥家(俗名王庄)渡过的,村的南面,正是北拒马河流经的主河道,小名南大河。那时候(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拒马河经常发大水,洪水过后,南大河沙丘淤泥绿草如茵,河岸边还有人恳荒种庄稼,并自嘲乐观说:“卖豆腐垦出二亩地,浆里来水里去,和龙王爷搭伙戚,旱年是我的,涝年是它的。”我们一伙儿“半壮小子”到南大河放驴、放牛、放猪、放绵羊。在那绿毯似一望无垠的大河滩上,牛顶头,猪拱地,羊吃草,驴啃脖子工换工。河水清澈见底,涓涓细流东去,美景如诗如画。汛期,外祖父不断提醒说:“雨天放牧要往高处走,不然遇到发洪水,墙头子一样高,箭头子一样快,人和牲口很难逃脱得了!”

我第一次亲眼目睹拒马河发洪水是在1952年。那年七月连阴雨后又一场大雨下过,大人们凭经验说,拒马河一定发大水,我们捡“水 落儿”去(上游冲下来的东西)。在当地捡水落儿俗定成规:先救人后捞物。水性大的青壮年,见洪水中有从上游冲下来的人或物,必须 先将人捞上岸,千方百计救治,救不活的放在岸边等上游来人认尸。洪水中的物件多是牛、羊、猪、鸡和已经成熟的玉米棒,甚至还有房屋的檩条和大柁。我和小伙伴们赶着牲口和大人一起来到南大河北岸,快中午时洪水下来了,真如墙头子一样高,又如行龙摇头晃尾,曲曲弯弯奔腾欲飞,所过之处草木稼禾一扫而光。南大河河床宽阔,沙子底,水流比较平缓,水性大的人睁大双眼紧盯河中水落儿。突然,几根檩条从上游漂浮下来,水性大的几个青壮年紧走几步入水,,每人右腋下夹住一根檩条,左手分水,向下游斜游四五十米出水,将檩条扛上岸来。这里边有我小舅王祥,他三十多岁,血气方刚,是村中民兵连长,从小河边放猪,游泳本领超强,绰号浪里白条。又一根粗木柁漂游而下,这根木头大,水性大力气小的人也不敢贸然去捞。我小舅浑身上下,摩拳擦掌,肌肉鼓凸,从河岸向下游奔跑百米左右入水,。只见他右手抓住木柁正面突起的一个木榫,左手分水,在洪水中漂游,与涌起的洪波巨浪搏斗。一个大浪涌起,小舅与木柁没入水中,我心急得高呼小舅小舅!外祖父在一旁对我说不用怕,你小舅的水性我知道。直到晚上,全家人将要吃饭时候,小舅身着一条短裤笑嘻嘻回来了。边吃饭边讲捞木柁的经过。木柁分量较重,直游到涿州大石桥附近,河床继而扩大,河水变浅,才将木柁推向河滩岸上,寄存在百尺竿村一户人家。

 1963年,是我人生旅途中见过的唯一大洪水,张坊水文站实测洪峰流量每秒9920立方米。洪水过后,水流清澈,鱼翔浅底。刚刚走出“三年困难时期”的家乡人,为了自身体力需要,在拒马河找营养,向拒马河要鱼虾。据了解,在拒马河流经北京地界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获取鱼虾的办法多种多样,形成农人生态渔乐图。

修沟捞鱼:白天,人们在鱼群比较多的河边水汊地方,用铁铣挖一条五、六米长一尺多宽的小水沟,水底撒上白石子,备好照明用的提灯或火把,捞鱼用的笊篱,盛鱼用的兰子和水桶,挡水沟口的铁铣。当夜幕降临,鱼群进入小水沟产仔的最佳时机,突然将水沟口挡死,捞取沟中之鱼。一般情况下,多人同时修起多条小水沟,漆黑的夜晚,拒马河边簇簇灯火闪烁,如蓝天银河,使农民享受生活欢乐。

搭梁诱鱼:拒马河有很多水流冲刷而成的自然河汊,河汊两侧用泥土挡死,,坝上铺垫草帘,草帘上再撒平一层小石子儿,使水流成一定宽度瀑布向下泼洒,下边修一道横沟,横沟上端铺展“梁排”(多用荆条或柳条编织,浮在水面上),用石子垫平沟底,水流在沟中形成阻力,“鱼跃龙门”天然习性,阻力越大上窜劲头越足,直窜到梁排上不能复回水中,人们在梁排上捉“干鱼”,名“抄梁”。那时,拒马河鱼梁甚多,捉干鱼的人晨曦薄雾中行走,笑迎红日东升。

钓鱼、摸鱼、接虾米:那时钓鱼自然情趣。拒马河岸边片上村一位同乡对我说,他在河岸地里收高梁,歇息时候,见一群“黄瓜鱼”(形似菜园中白黄瓜)游向一处水湾,立即回家找到女人缝制衣服的大号银针,用火烧过弯曲成U形钓钩,针眼穿条长线,折一根粗大高梁杆拴牢,河岸淤泥中挖蚯蚓穿针为钓饵,钩入水中,鱼儿争食热烈欢腾,一会儿功夫,百十条黄瓜鱼成了家中美餐。摸鱼多在拒马河下游的干渠和支渠中。儿时摸鱼,记忆犹新。拒马河从十渡大峡谷出山,迎头撞上铁锁崖,旋出硕大平湖水湾名龙潭湖。而后,环流南六村(王家磨、蔡庄、郑家磨、下滩、镇江营、土堤),在塔照村下游斜侧自西向东有一条主干渠,三米多宽,水深处一米五六,等高落差处建有石闸叠水。河两岸杂树丛生,水流长年不断,惠及京郊西南大片良田沃土,名叫大青沟。这是大青沟一段较长的从上叠水至下叠水水平河道,水深不足一米。因为秋汛刚过,拒马河上下游水流时间较长,陡然水浅,鱼群截在沟中很多,闻讯赶来摸鱼的大人小孩儿“噗嗵噗嗵”跳入水中,双手入水摸逮。只听“叭嗒”一声,有人逮住一条扔上岸去,又一条,又一条……而我费尽力气,鱼从手中逃跑,急得呼叫一同摸鱼的姥爷。外祖父走到我身边,教给我说:“双手入水要稳,对掐时要狠,掐住鱼鳃抠紧。”我按照姥爷的教诲,很快撑握了要领。我下蹲着身躯,双手入水,嘴浮在水面,在浑黄的河水中摸呀摸……我逮住了第一条、第二条,情绪奋然激昂。突然,我下意识地感觉摸到一条大鱼,双手抠锶,屁股坐在鱼脊背上。这条大鱼或许是感到疼痛,或许是出于逃生本能,驮着我在水中箭一般蹿跑两米多远。最终,在众人帮助下我将大鱼抱上岸去。接虾米比较简单。入秋之后,拒马河水浅,河汊和下游支渠有的断水,有的将要断水,在此之即,将上水口挡死,下水口处修出一条横坝,中间开一小口,小口下侧接上竹筛或是荆条、柳条花蓝,众多虾米就会成群结队从下水口爬进竹筛或花蓝中。有时,一小时能接五、六斤。

龙潭湖一泓清水依偎铁锁崖,深不见底,是拒马河水族鱼、鳖、虾等和谐共处的安祥之地。与铁锁崖对望河岸有一柴门小户,饲养着两只白绵羊,一个八、九岁小儿名水蛋,从小水中长大,无师自通会玩水。这日,天晴气朗,水蛋赶羊至河滩草地上,自己坐在湖岸一块“麻石”上玩沙子,忽然,麻石(鳖)移动,将水蛋驮入水中……

这是机关二杨所说,真假不辩。我兴致盎然,因我有下水摸鱼嗜好,又有拒马河游泳习惯。参加工作后,1963年夏季调回张坊公社机关工作。那时机关,国家正式干部少,农村抽调上来的社调干部多(用时到机关来,发给一定数量补贴工资,不用时回村种田),其中一位名大杨是厨师,另一位二杨是帮厨兼管理员。大杨手艺好,诚实;二杨聪明,“诡计多端”,绰号“二混蛋”。我与他同是大峪沟村人,按乡亲辈份叫他叔。背后我俏声问:“叔,这绰号如何来的?”他笑逐颜开说:“那是美号,你小子慢慢会明白!”后来大杨在食堂告诉我说:“公社书记爱玩象棋,棋艺较高,机关干部无对手,只有二杨能降他。可是,二杨赢得两盘后,却‘混招’叠出,王八拉车无后劲,观棋人叫他二混蛋。”正说着,二杨肩头跨一背包,里面鼓囊囊的,来到我们面前对大杨说:“找条麻袋拿瓶酒,跟我走。”我问:“干吗去?”他说:“你小子也去,到时候就知道了。”

二杨领头,大步流星直奔龙潭湖。这是“白露”头时节。常言:“处暑剪黍,白露割谷”,拒马河两岸田地里,剪黍穗的,割谷子的,掰春棒子的男女老少,十分红火热闹。二杨说:“你俩看好儿,一会儿他们都得追着咱们来。”大杨摇头说:“不一定。天儿凉了,河水也凉了。”二杨说:“鱼头有酒,鱼头有火,这理儿你明白。”这时我才明白,二杨带我俩去震鱼(空酒瓶装上火药,插入带导火线的儿,点燃后向河中扔去,随着震耳欲聋的响声,将鱼震晕或震死漂上水面)。

“咚、咚、咚”三声巨响,龙潭湖河水翻滚,水花飞溅铁锁崖。被震晕或震死的鱼儿,如沸水锅中煮饺子,亮着鲜嫩肥胖的鱼白肚,打着旋儿向下游水浅处浮动。二杨命令我们和他一起脱掉衣服,从大杨手中拿过酒瓶,打开盖儿,倒些酒在手掌上,搓脚、搓腿、搓肚皮,一边教我们如是办,一边从肩包中取出“鱼抄子”说院:“你二人与我一起下河,将麻袋口撑开,等着接鱼。”

听到震鱼响声,剪黍穗、割谷子、砍高梁、掰棒子的男女老少蜂拥而来,急脱衣服下水。秋风吹,河水凉,不如捞鱼热心肠。河水中“噗嗵、噗嗵、噗噗嗵”,是人声,也是鱼儿翻腾声……

此时,我才明白鱼头有酒鱼头有火的真道理。



人文拒马河


拒马河源远流长,人文底蕴深厚。春秋战国时称伦水,秦代称涞水。西晋时期,羯族将领石勒,率军出太行山进攻河北。晋名将刘琨,奉命在拒马河畔与石勒交战。刘琨选择在拒马河出山口(现张坊地区)设“拒马”(古代,人们用竹、木、铁等支撑交叉连接的障碍物用于军事上抵御骑兵。这些障碍物称之为拒马)于河床中阻击石勒入侵,拒马河因此而得名。双方交战,兵营帐房林立,故名帐房,后谐音张坊,这也是北京西南边陲张坊古城最早由来。至宋、辽时期,张坊地区成为双方搏斗的古战场。拒马河四渡穆家口村,留有巾帼英雄穆桂英坚守穆柯寨与杨家将共同抗敌遗迹,穆柯寨石砌城墙保存完好,穆家口村穆杨不通婚的民俗留传至今。张坊古城遗留军事性古战道,经文物专家评估鉴定为宋、辽时期。

拒马河张坊地区的战略地位,需从北京说起。北京,古为燕国蓟城,隋、唐时称幽州。晚唐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汉族军阀混战,北方契丹族兴起,建国称帝,国名大辽。契丹建政之后,,于公元936年上表契丹统治者,以割让大同、北京等燕云十六州并尊辽为父,自己甘当儿皇帝为条件,灭了晚唐,建立了自己的后晋小朝廷。公元960年,后周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大宋经过16年征战,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剧局面,统一了中原地区。但是,宋王朝面对北方辽朝,一直是心腹大患。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进军辽南京(今北京)外围的易州、涿州、顺州、蓟州均望风而降,宋军很快抵达南京城下。就在这关键时刻,由于宋军孤军深入,后援不继,辽军从燕山关口南下增援,两军在高梁河相遇,拚杀得你死我活,宋军溃败,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高粱河之战。7年后,北宋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兵分三路再度北进,又遭挫败。宋名将西路先锋杨继业在山西陈家谷口战死。据史料记载:宋军北上西线军攻克太原后确实由易州至涿州,途经拒马河大房山麓。从易至涿,有两条行军路线,张坊均是必经之地。一是从易州至张坊,二是从太行山十渡大峡谷出山至张坊。这充分说明,张坊早在宋、辽对峙时期就是拱卫幽州的咽喉要道,建有军事性古战道在情理之中。

1991年,张坊古战道首次被新闻媒体公布。1994年,张坊镇、村两级会同区、市文物 科研部门,考察研究认定:此地道,是目前北京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处历史最久远的军事性古战道。历史价值和军事科学价值甚高。古战道从地面进深4米,青砖结构,顺砌,上下错缝,顶部为立砖顺砌。这种砌法与宋、辽营造方式一致。古战道宽2米,高2.3米,并排可立3人。底部青砖墁地,设有流水槽,盛水缸,墙壁有台灯,顶部有通气孔。地道内有一眼深水井。地道口一端通古城墙东门,进口处上方设有镇楼,镇楼题古诗:之焕徒知鹳雀优,谁云五凤胜此楼,南临大水一招手,北映青山可纵眸。东门西皋穿一线,四塔三山眼底收,镇坐地支五行内,更有机关地下求,潚洒登高空怀古,一弯拒马向东流。

近代,拒马河悲壮英豪,中华儿女用自己的血肉身躯书写出一幕幕惊天大剧。拒马河畔有座老帽山,、涞、涿”三县联合政府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为粉碎日寇围剿,保卫边区政府安全转移,八路军一个排的战士扼守山险,阻止了日寇一个团的进攻。最后,6名年轻战士在与敌人拚杀中打光了子弹,用石块打击敌人,最后跳崖壮烈牺牲。,正是当年八路军一名文艺战士在拒马河北岸不远的霞云岭乡堂上村创作而成。十渡平西烈士陵园记录着拒马河大山深处屏障里,房、涞、涿县政府,后方医院,抗大学校及抗日军民拒马河洗练兵马,抗日峰火照红太行山。每一寸土地都高扬着中华民族的正义之声。解放战争中,马鞍山阻击战最为惨烈。1947年农历8月25日,,,破坏土地改革。八路军军分区当机立断:扼守马鞍山,消灭蒋匪军。战斗打响时,军分区派独立一团迎战,二团在马鞍山北侧打敌增援。敌人猛攻,我军死守,从上午8点直打到下午4点,双方伤亡惨重。为保卫土地改革的胜利果实,人民鲜血洒满拒马河畔。

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拒马河两岸人民,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奋斗,涌现出养猪劳模,种粮状元,畜牧种植双高产,林绿果香醉田间。特别是在“7.21”特大暴雨中,越显英雄本色:副镇长高大辉暴雨中身处险境,生命中最后一刻用电话叮嘱“一定要把乡亲们救出来”;;一位为了保证30万人民供水而牺牲在阀 门前的抡险队长的忠魂永留人间……拒马河啊,万古高唱英雄曲,烈士鲜血红艳艳,代代相传震环宇,青山绿水笑苍天。

存在决定意识,时势造就英雄。拒马河不仅龙腾虎跃,威武壮烈,还造就出诸多文人墨客或吸引知名文人来其怀抱中书写创作。房山籍北京知名诗人赵日升五十年代创作的“拒马河,靠山坡,弯弯曲曲绕村过,河水两岸垂杨柳,坡上果树棵连棵……”被收入小学课本,成为经典诗歌,奠定他成长为诗人基础。著名作家浩然,晚年创作长篇小说《苍生》,正是在十渡文化站收笔。《黄河东流去》河南籍作家李凖,晚年来十渡采风,亲笔书写“碧水蓝天”四个大字赠十渡。

拒马河大美,美如桂林漓江水,血溅荆花蜜蜂飞,香、甜、醉。


忧心拒马河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调房山县城工作时,拒马河还能游野泳。而后,随着天气变暖,多年干旱,拒马河河水逐渐减少,特别是2005年“京燕引水工程”(北京张坊——燕山石化)投入使用后,水源被截流,拒马河由腾飞的银龙变成了干涸的阔大沙石沟。

拒马河断流,地下水位下降。以张坊村为例:1969年前,全村共有水深40米手压压水井30多眼,生活用水方便。1991年,压水井干枯,村里打2眼600米深水井,解决生活用水。京燕引水工程亦因拒马河水减少,在张坊地区的拒马河河床上打备用深水井20眼,供引水工程急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四十年时间,拒马河水和两岸地下水减少甚大,实在令人忧心。试想,再过半个世纪,一个世纪,拒马河又会如何?煤碳资源,石油资源……有枯竭时,水资源呢?不堪设想!一个作家,能以敏锐的眼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如何作答,只有天知道。

作者还知道:1959年,密云水库总指挥部会同房山县首次筹建张坊水库,由清华大学水利堪察设计院设计,坝址选在片上村。翌年,穿越张坊的铁路支线基本建成,导流隧洞开始开凿,因地质情况不详,又值经济困难时期,遂停工缓建。1969年,为解决燕山石化用水和拒马河下游防洪问题,水电部与北京市、河北省再次协商,并组建起张坊水库筹建指挥部。1973年,,水库开工兴建,水电部第五工程局和610基建工程兵参加。逾数月,相继建起工棚、道路、砖厂等设施。1974年,水电部宣布停工缓建。80年代中期,水电部再次组织人员对张坊水库进行可行性研究,最终,还是因故未能修建。

天有不测风云。“7.21”特大暴雨,拒马河银龙摆尾,给两岸造成灾害。灾害过后,痛定思痛,人应反思自己。老祖宗倡导“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人们做了多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实现科学和谐的生态文明,人又如何作为?拒马河雨洪量大,如能留住,于燕山石化、两岸农业及人民生活福莫大焉!


文章节选自《燕都》,立体房山独家授权,请勿转载!


优秀微信号推荐: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