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书香】笔行之间见山水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1-22 16:42:32

读书时期的我其实是挺普通的一个人,唯一可以拿得出手的就是我有亲笔写作的习惯。小时候偷偷攒了好久的零用钱,全砸书籍和钢笔上了。无论是书信、日记抑或是散文、诗歌,舍不得电脑打,舍不得随便写,必是寻一方清净之所,一浆白素纸,提笔,勾画之处无不尽心尽力,像是完成艺术作品。 



这习惯渐渐延续至今。闲时每日一次,忙时每周一次,寻一午后,拥缱绻暖阳,或一深夜,就点点星月,洗手,铺纸,吸墨,下笔,像是完成一次仪式。而遍寻陋室,或许也能寻得某种仪式感。小小一案,高出一角摆一玻璃柜,陈列至今用过的所有钢笔,一沓好纸,一盏暖黄色调的小台灯,一壶碧螺春,仅此。大繁至简,静水流深,诵经和仪式都在笔头,都在心里。 



若论效率,我当然比不上普通的写作,遑论电子设备码字,但我依然坚持了下来。当然你若问我有何用,我怕也答不上来。只是人生有时候并无须太注重投入产出,方能寻其根本。复旦学子所追求的“无用之用”,大概亦如此罢。写作本就是素心冷手的选择,于我更无名利之论,而这样的目的,配上“低效”的写作方式,说不定是绝配。写作,是人生的省察,是情感的流露,而你越是虔诚待它,越能接近自己的内心。把情感倾注于所要表达的文字,以笔为媒介传达而出,在横竖撇捺之间摸索字体的结构,探寻文章的层次,文、笔皆出于心。究其深处,大概是源于生活,超乎日常,养蓬勃元气,寻淋漓山水。 



生活在压力重重的大都市,近来又琐事缠身,难免为俗尘所纠缠。经济压力,生活压力,人际关系压力,这些其实都是占据绝大部分时间的日常。我们读书,却更偏好读些快餐文学,我们写作,通常是在网上随意复制粘贴。当然我无意批判,甚至这本是当今处于“转型期”的社会所产生的迷茫、所附带的流行。但是人生总需要些更高层次的,或者说是更内在的需求。说到底,我们所读的某些成功学,似是而非的哲理,究其根本,我们是在“用书”,我们在利用此去达成我们生活中的某个目的。而真正的读书,是毫无目的的,或者说唯一的目的便是怡养性情,寻山,访水。而若说读书是和作者的一次旅游,那么写作则是深入内心,与自己席地而谈,去谈谈所谓的梦想,目标,或者是自己。写什么,写得如何其实不重要,只要静坐,下笔,自能感受到久违的心跳声,顺着那湃湃水声而来。 



说到底,做事到最后可能看的都是做人,不是那些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表象,而是内心的底线和原则。外界如何置评,利益如何诱人,都是外在的、一时的,要是因此破坏了内心深处的秩序便得不偿失了。有时,蕴养好心中的大气象,便远胜其他了。所谓意大利白云石山脉的苍凉,漓江之水的柔美,都不如内心的山水来得有厚度。读书,写作,其实是为自己划一条界限,免受外界得失的纷扰,而自有透出字行之甘冽。


供稿:黄埔区 雪花

图片来源:堆糖网

编辑:冯绮雯

文明广州

微信号:wenminggz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

长按二维码关注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