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树银花灯如昼,一元复始万象新,省装饰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6-09 07:03:04


2018年3月2日  戊戌年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

除夕的灯火尚未阑珊

新年的第一轮圆月已经升起

元宵节

中国最奇特浪漫的节日

点一盏灯

就点亮了新一年的时光

神州九万里万盏花灯

尽情绽放,点亮夜空

舞龙舞狮舞新春

闹花闹灯闹元宵

北方的元宵

南方的汤圆

为年节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而烟火花灯下

儿女私语的情话

华夏腾飞的神话

在这欢闹里才刚刚开始        

元宵佳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哦。


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 在汉族古俗中,上元节(元宵节)﹑中元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都是非常传统重要的节日。


2008年6月,元宵节被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节日起源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古代情人节

在中国古代,元宵节的确被赋予了“情人节”的涵义,在历代诗词中,也确有不少诗篇是借元宵节抒发爱慕之情的,比如,北宋欧阳修词曰:“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描写的就是情人之间的思念之苦。


有人说,元宵节才是真正的古代情人节。你是不是在疑惑,那七夕节呢?


民俗专家表示,严格意义来说,元宵节的“情人节”功能胜于七夕节。在古代,平常女子大多“三步不出闺门”,只有到了元宵节,才可以出来夜游观灯。可以说,元宵节为古时女子创造了一个幽会情郎或结交才俊的机会。“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便是描绘古代男女在元宵节互诉衷肠的情景。七夕节则更倾向于是一个女子过的节日,其内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而最重要的就是乞巧,即古代女子向上天乞求智慧灵巧。

事实上,元宵节的浪漫温馨丝毫不亚于情人节,一些年轻人过起了“玫瑰汤圆节”。能把恋人带回家的,就与父母、恋人一起“吃着汤圆赏玫瑰”。只能分开过的,就分为两个“半场”,“上半场”陪父母吃汤圆,“下半场”陪女友赏灯。不管怎么说,元宵节的真正意义在于团聚,无论是家人还是恋人,都会留下美好的节日记忆。


 节期节俗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 而今,元宵节更是缩到一天,遇上双休日连起来也不过三天,大家是不是也和小编一样想一夜穿越回明朝去呢?


 元宵习俗

吃汤圆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由来已久。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皆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圆幸福,年年欢聚。


舞龙灯

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传统习俗中许多都与“灯”有关。

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不一而足。故有诗曰: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灯谜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即送孩儿灯。因为“灯”与“丁”谐音,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果是女儿怀孕,那除了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女儿孕期平安。


除了与“灯”密切相关的活动之外,元宵还有很多其它民俗。如舞狮子、踩高跷、迎紫姑、走百病、逐鼠等。


舞狮子

舞狮子,又称“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引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踩高跷的人往往装扮戏曲折子,身着戏装,浓妆艳抹,且歌且舞。而踩高跷的角色,因为各自身份不同,所以造型各异,高低不一。非常具有观赏性。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逐鼠


逐鼠是一项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传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十五的时候,有一个神仙下凡到一个姓陈的人家,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祭祀我,就让你们的桑蚕丰收。后来就形成了风俗。


祭门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这些元宵风俗因地区、民族不同而各有差异,随着岁月流逝,传承下来的已日渐稀少。愿我们能重新拾起这些古老的习俗,将节日过得像小时候一样,有声有色有味道。

 

省装饰全体员工祝福大家团圆、幸福、平安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