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咖啡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1-13 09:45:18

点击上方“365读书”可订阅本刊

<365天,每天陪你读书>


每晚9点更新电台节目

希望丨能和您的耳朵成为朋友


作者: 罗敷

主播:云公子

点击『下方绿标』收听主播云公子的录音



北欧人排外吗?这是每一个关注北欧生活的人提出的质疑。有的人认为北欧人受常年寒冷环境的影响,又地处岛国,连性格也变得冰冷孤僻,很难真正做朋友。与北欧人交往,往往仅是一杯咖啡的距离。

 

再没有一个民族像北欧诸国的子民这样,如此热爱阅读的了,这是一个全民阅读的民族!电车上、火车上、飞机上、候机厅,以及各种候车厅,或者排队的时候,甚至等朋友的间隙,大家都会随手从包里或者裤兜里掏出一本书,几乎是立刻进入阅读状态。


更别说春日里的草坪、夏日里的海边、暖暖咖啡气息缭绕的咖啡馆世界!看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博物馆、美术馆和图书馆是最好的参照。在北欧,大大小小林立于每个城市的此“三馆”极大地满足了好书之人。比如芬兰,并不大的一个国家,却有近千个公共图书馆以及流动图书馆,分布于全国大大小小的城镇。


像其他北欧人一样,绝大多数的芬兰人经常光顾图书馆。也可以说书简直成了沉默寡言的芬兰人不可或缺的精神伴侣!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统计,北欧的人均读书量是1年24本,相当于1个月2本书。


实际上在北欧,个体阅读量已经明显大于这个数字。见缝插针的阅读率性而惬意,不拘于环境,不拘于场所,阅读已经是北欧人生活中信手拈来的一个习惯。所以北欧最流行的书,是纸质轻巧、排版压缩、便于携带的口袋书。于是商场里卖得最俏的男士休闲裤,是膝盖部有足够大的口袋可以装下一本书的那种。


走出去社交,是北欧人生活的理念之一。而书和书中的知识,就是最好的媒介。大街小巷林立的咖啡馆正是最好的证明。北欧人每家都有咖啡机,除了最简单的滴漏式、液压式,还有高端的现磨咖啡,可以煮出各式花哨咖啡诸如卡布奇诺、拿铁等。所以你要说喝咖啡,家里一杯咖啡足矣,却为何还要跑到咖啡馆去消遣?因为那里就像我们从前的茶馆一样,是一个社交的世界。


而对北欧人来说,最典型的社交,却是“一个人的社交”。此意何解?北欧人泡咖啡馆的方式多种多样,约朋友去畅聊是一种,像《哈利・波特》之母J.K.罗琳发迹之前那样,带着稿纸或电脑去创作的又是一种。而更多的一类人,则只是为了一份在人群中的感觉。这类人家里有的是空间、却往往偏要携一本书,在人来人往的咖啡馆求得一份“清净”。




这种人非常能代表北欧人中“沉默的大多数”,读书与之相比堪称“心灵的阅读”。自己独处时感觉世界很喧嚣躁动,一旦到咖啡馆,世界立刻安静了!在热闹的场合做自己的事,不为交友,不为赶热闹,就为在人群中的一份存在感。


有了这份存在感,和一本读来甚是愉悦的书,对北欧人来说,足矣!一本书、一杯咖啡、一个桌旁阅读的自己,再加上咖啡的气息和低低流淌的音乐,完美!这就是北欧人骨子里狂爱的、沦陷在人群中的“一个人的社交”。


所以尤其那些爱独来独往的“精神洁癖者”,一天不到咖啡馆小坐一下,必定怅然,若有所失。为了这群人,体贴之至的咖啡馆周末一大清早就会搭配好各式美味早餐,煮好咖啡,等着发型凌乱、睡眼惺忪的客人们一杯咖啡叫醒自己。

阅读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习惯。由此延伸起来的北欧人的聊天内容,若没看过几本书,真的挺难走进北欧人的社交圈。这种特质很明显地表现在北欧人的另一个流行社交场所:酒会上。


这时候你会突然发现,一向沉默的北欧人端起酒杯是那么健谈,歌剧院的中场休息,围绕着本歌剧展开的音乐及古往今来音乐家的讨论,你不懂那么几个,谈话简直不能进行下去。而这也绝非北欧人故意为难,这只是一个人生活素养的一部分,长年累月阅读的积累,已经深深潜入北欧人生活中各处。


北欧有一句俗语叫:每一个人都是从孩子长大的。意思有两层:一、你不是天生就什么都会;二、你不是从来都不会犯任何错误。我们几乎每天都在经历着新的事情,几乎每件事情就像一个孩子的成长、就像春夏秋冬的轮回、就像一朵花从绽放到凋落,里面必然经历了萌芽、求知、体验、深刻、反省、了然这些不可或缺的程序。在里,称之为因果,凡事有因才有果。所以反观北欧人的读书意识,追根溯源,几乎大多数源自孩童时代和父母的床头阅读时光。


睡前阅读几乎不是什么个别案例,这几乎是融于北欧家庭亲子教育的一项必修课。睡觉前的半小时,孩子们小猫一样依偎着妈妈或者爸爸,在温暖的台灯下阅读,看看书,讲讲故事,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难以磨灭的宝贵记忆。




这床头的半小时阅读,不仅培养了一个爱读书、善读书的民族,也激发有潜力的父母们写出了一部又一部的儿童经典。比如作为瑞典儿童文学的经典《长袜子皮皮》《淘气包埃米尔》等,正是林格伦当时在床前灯下为女儿读书讲故事时,激发出的写作灵感。


当年做医生的妈妈相女婿时,一眼看到未来女婿家里小图书馆一样的书墙,就满心满眼喜欢。她此后还不断对我感叹:你嫁的这个人,我最喜欢的就是他的爱读书!据夫君回忆,幼年时只要风趣幽默的祖母来访,睡前伴读的重任一定要指定祖母担负,因为这样祖母骄纵着“可以多读一会儿书”。


这个传统也在小女熊仔身上得以传承,每晚临睡前,夫君都要陪小熊仔读书。轮到我伴读的时候,还多了一个任务:且读且画。这样对小熊仔来说,满眼的汉字才不至于太难懂。又为了有趣,还时常将她编进故事。现在小熊仔虽然只有8岁,但已经能看完厚厚的4本少儿阅读版《哈利・波特》。


除了家庭的阅读时光,学校里也是步步跟进。每隔一段时间会来个“读书会”,让小朋友们讲讲自己近期看的有意思的书。这个活动从小围兜们的幼儿园时代已经开始,儿童读物丰富多彩,有时甚至一页就一句话,几句话就是一个故事,配上插图,很能击中孩子们的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书慢慢增厚,故事慢慢变长。到了学校,开始学习语言、算术、自然等基础课,但阅读依然是重要的一项内容。老师鼓励大家阅读,会定期发放读书记录表给大家。比如近期你读了什么书、每天的进展如何、读到了哪一章哪一节、大概讲了什么内容。不用很复杂,简简单单记录即可。


到了中学,因为没有各种会考,阅读量作为社会交际能力考核项目之一,课外阅读依然是学生课外必修之一。这样,一步步从小围兜时代培养起来的阅读意识,到了大学,到了成年,就自然而然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即便你是不爱读书之人,也有了读书的三分习惯。何况如果大家都读书,如果人家说的每一本书你都没读过,让人情何以堪!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让人明智。孩童时悬挂在教室里的格言,如今重新回味,又多了很多领悟和体验。社会风气决定着公民的意识和修养。而整体的社会风气,又有赖于公民个体修养的“百聚成海”。


选在人类文学巨匠塞万提斯、、维加 、博纳科夫等生卒日举行的每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活动,从1995年发起至今,不能不说意义重大。北欧人在这些方面从未标新立异,却已远远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排斥盲从又乐于合作, 与时俱进又保持传统,有清醒的自我意识又不介意臣服于国王的引导。也许每个北欧人的身上,都住着24个自己。


所以,终是开卷有益。即便不与人交往,沉浸在阅读里的时光,那是沉寂的时间之中另一段生命繁华投下的光阴。


背景音乐:

1.三輪学-寂しい夜

2.Cavatina (Theme from 'The Deer Hunter  

3.Santa Claus Is Coming to Town  

4.想い出は远くの日々

5.日本ACG-My Star..  

6.The Acorn-Books

365天丨每天陪你读书
主播:潮羽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