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创业的心得分享|ofo创始人戴威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8-17 16:07:39

导读】在3月29日的《科技创新与创业》第五堂课上,ofo创始人戴威先生为同学们带来题为“关于互联网创业的心得分享”的讲座。

主讲嘉宾ofo创始人戴威

时间】3月29日18:40-20:40

地点】北京大学理教302

    戴威先生是ofo创始人兼CEO,ofo党委书记,青年创业者,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200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本科,,做了一年的数学老师。2014年回到北大读硕士。2014年与4名合伙人创立ofo共享单车,提出了“以共享经济+智能硬件,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的理念,创立了国内首家以平台共享方式运营校园自行车业务的新型互联网科技公司。

    戴威先生秉持“不生产车,只连接车”的理念,致力于满足城市居民短途出行需求的同时,推动共享经济和环境保护发展。其热衷公益,研究生时曾于青海支教一年,并发起西部愿望教育促进会,以推动中国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先后启动了“西部愿望足球计划”“希望中国引擎计划”,开启了人才教育扶贫新模式。戴威曾荣获《财富》中文版“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在本次《科技创新与创业》课上,戴威先生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个人创业经历以及ofo公司的创业历程。现场座无虚席,同学们积极提问互动。



1初次创业


    2009年,18岁的戴威考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入学之后的戴威报了30多个社团,而坚持到毕业的社团是一个做公益创业扶持的社团,旨在帮助一些创业公司和企业发展。

    大一,戴威和小伙伴们做出了“北大湖涂卡”的餐饮打折卡的想法。通过这张打折卡连接北大周边的餐馆与小吃店进行合作,并将北大同学引流到合作后的餐厅来吃饭,面向学生发放。“当时,这张卡在北大发了一万多张,后来还有走后门的找我们领卡,总之反响不错。”


戴威在分享自己的大学经历

    到了大一的下学期,戴威发现了同学们经常有刷夜的需求,但是北大周边并没有通宵自习室。于是,戴威跟北大边上的金和茶餐厅合作,包下了茶餐厅晚上九点到早上九点的时间,给餐厅安装了台灯,插线板和无线网络等,成立了一个通宵自习室。结果,通宵自习室预定异常火爆,同学们在支付刷夜基础费用的同时,通常还会点一些夜宵。通宵自习室的成立,一下子把餐厅的人气拉了起来,还大大提高了餐厅本身的营业额。通过商业模式的训练,对创业有了初步了解的戴威,萌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这是戴威第一次接触到商业模式的试炼。


2ofo的诞生


    2013年戴威本科毕业,保研之前他选择去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一个非常偏僻的镇上,当一年的数学老师。

    冬天没有暖气,最低气温零下25摄氏度,一天的伙食费只有3元,整天只能拿着土豆蘸盐吃。为了改善伙食,戴威和其他支教的同学商量着一起买了辆自行车,每到周末就骑车去城里改善伙食,一共要骑三个小时左右才能到城里吃肯德基。这段生活对他影响很大,他第一次清楚的意识到自行车对他的意义有多大。



    如果说之前在学校的骑行是纯粹的个人爱好,那么现在对戴威而言,自行车是最伟大的交通工具,骑着它,可以通过自己的最大努力达到最远的距离。他想把自行车当做一份事业,把“努力”的理念传递给大家。


3融资


    在青海的东峡镇,他迷上了骑自行车,回北大读研时,戴威就成了北大骑行组织的主力。2014年是共享经济带动消费模式崛起的一年,资本狂热。戴威开始决定做想把青海骑行经历包装成一个产品,但那个时候戴威比较理想,他觉得“我爱骑自行车,所有人都会爱骑自行车。 ”10月,戴威拽一位师弟吃烧烤。戴威兴起对着师弟说:自己正在做深度骑游的创业项目。巧的是师弟正在唯猎资本实习,他告诉戴威,“90级的肖常兴师兄刚刚募资到1.5亿美金,想投资青年创业项目。”

    几天后,戴威见到了自己的天使投资人肖常兴。聊了40分钟,100万的投资就敲定了。肖常兴觉得应该支持这群支教的年轻人,给他们出来做事情的机会,至于项目细节,肖常兴挥挥手:下次再聊。

    回家之后,戴威脑袋有点懵:不会是个骗子吧?直到查出肖常兴不仅有上市公司背景,还是个资深投资人才放心。

    2015年2月他拉着张巳丁、薛鼎等大学同学,开始了小黄车的征途,这就是ofo的前身。


    拿到100万融资后,戴威开始效仿滴滴搞补贴。

    ofo骑游做了环台湾岛、环海南岛几个团,想以此规模化发展。在广州、深圳、厦门等旅游城市做地推,打出一个用户送一瓶脉动。没曾想地推团队一个月谈了三四百家店,每天补贴大三四万块,100万很快见底。

    戴威忙不迭踏破了几十家投资机构的门槛,无一看好。连唯一口头承诺的投资人,最终也黄了。


4自负盈亏


    “咱们账上还剩多少钱?”

    “还有四。。。”。

    戴威到办公室后得知只剩400块钱,有些慌了“就剩四百了?我以为是四万呢!咱们为什么就剩400了?”

    “补贴花的快。”

    2015年4月15日,ofo账面上只躺着400元,还有2个程序员、5个运营等着发工资。


    要么死,要么变,戴威看着众兄弟一时不知如何是好。马上要从北大考古专业毕业的张巳丁忧伤的说:“公司要是死了,自己毕业后就要去修文物了。”

    薛鼎找戴威商量,决定把环青海湖项目做到极致,团队自负盈亏,总部不用管。带了三个兄弟凑了几万块,在青海租了个一室一厅的小房子,硬是一个月内把沿青海湖所有民宿、餐厅、自行车店、保障车、应急救援全部搞定。但后续资金仍旧毫无着落,ofo岌岌可危。

    “我们就没办法,4月15号左右就崩溃了。基本上那个十多个人工资肯定发不出来。我们自己也没什么积蓄。整个成立OFO我们所有创始人压起来的总投资款是65000块钱,其实都花完了。再没有任何积蓄,能够支持公司运转。整个4月到5月那个一个两三个月,我是可能到目前为止最痛苦的时光。”那时候戴威的内心非常的自责,也觉得自己非常浮躁。 

    经历了这次失败后,戴威开始复盘:自己本科四年丢过五辆车,对于骑行这种低频需求而言,解决代步问题才是这一群体的痛点。戴威做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最方便的就是出门看到车就可以骑,骑到哪放下就可以不管了。

    5月12日,戴威午饭后和张巳丁在公司附近遛弯,随口提出自行车共享模式的构想,没想到两人一拍即合。戴威随即打电话给远在青海的薛鼎,三个人一拍即合决定转型。三天后,胜利会师北京。


5ofo“真需求叫need,伪需求叫want”


    戴威解释说,如果说骑游是want(需要),那么短途出行就是need(需求),“I want Ferrari 却不会真买,这与I need water有着本质区别” 。

戴威、薛鼎和张巳丁开始加班加点在校园里游说遇到的同学,给他们讲解自己的“共享单车计划”。

 

    戴威拿着共享单车的方案再一次找到了肖常兴师兄,这回他不讲支教的故事,改讲“共享单车的宏伟蓝图”,肖常兴师兄并不看好这个模式,但看在导师的份上,心一软,又给了100万,并且还把估值涨了一倍。正是这100万让ofo起死回生,顺利转型。

    这回,戴威拿着这笔钱开始悠着花。2015年9月7号,“共享计划”在北京大学校园内开始启动,随后他用20串羊肉串的代价,请中文系的师弟出手,酝酿了两个通宵,搞出一篇气势磅礴的雄文《这2000名北大人要干一票大的!》。

    文中,戴威宣布ofo将为北大校园提供超过10000辆自行车,同时也呼吁2000名北大师生贡献出自己的单车。末尾写道“100多年来,有很多北大人改变北大,也改变了世界,这次轮到你了!”那篇文章当晚就过10万+阅读量,一夜刷遍北大校园,“通过ofo公众号,可以注册消费、获取单车密码”。随后1天内,ofo收到了400多份申请。


    到10月底,“共享单车计划”大受欢迎。很多师生都骑着ofo上课、吃饭、回宿舍,ofo在北大订单峰值冲上4000单。戴威突然意识到:这一波红利的窗口期时间有限了,我们必须再快一点,资金依旧是最大的问题。

    于是,戴威第三次找到肖常兴师兄,希望再借250万。肖常兴师兄再次支持了他。戴威自己又东拼西凑筹了250万。就是靠这500万,ofo开始复制扩张。

当年12月,ofo终于走出了北大校门,、北航、师大等15所高校同时运营,40余万注册用户,服务近100万高校师生,日订单量达到1万,累计订单突破150万。

    正所谓一快遮百丑,创业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舍命狂奔。

    期间,为了5个免费工位,戴威在北大孵化器路演,巧的是,当时台下坐着东方弘道创始合伙人李晓光。李晓光是北大81级计算机系学长,他对戴威的项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几番沟通,协议签订,300万元8月份打进了ofo账户,但当时戴威身上已经背着多达600万债务。


6融资不易,ofo出现成立以来最大错误!


    整个2015年,ofo几乎都是在借钱中度过的,直到金沙江创投的A轮融资进来。

    1月29日,ofo已覆盖到5个学校,日峰值订单接近2万单。当天上午,一个自称金沙江创投的电话打了进来。客服姑娘接过电话后,把金沙江约见意向写在一张小纸条上,下午才交给戴威。

    戴威对金沙江不甚了解,拿到纸条后也未加理睬。直到晚上10点,回到家感觉不回复一下不礼貌,就发了一条短信过去:感谢关注,有机会上门拜访。当时已临近春节,很多人都做好放假回家的准备,戴威觉得不可能有投资人还在上班谈项目。

    可是不到一分钟,戴威就收到了回复。14个字的短信给他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明天早上10点,国贸三期56层。

    第二天早上,戴威和搭档张巳丁去到金沙,见到了映客的投资人罗斌,并与Allen聊了20分钟。

    在回答了金沙江另一位合伙人林仁俊的一系列尖锐问题后,对方开价1000万美金,但戴威当时的预期是1亿人民币估值。

戴威和张巳丁既想拿到融资,又不甘愿被压低价格。于是二人出门在国贸地下商场纠结了两小时,在手机输入“金沙江创投 Allen”一张一张翻看搜出来的图片。


“你觉得Allen就是这个叫朱啸虎的人吗?”

“好像就是他。他是不是投过滴滴?”两个人又激动的冲回56楼,接受了金沙江创投1000万元的A轮融资。而戴威对于滴滴的关注与朱啸虎的投资逻辑不谋而合。

    朱啸虎曾在分答上解释本次投资:“我们投ofo是在帮滴滴做早期布局,帮滴滴防护侧翼,这可以说是风险投资与企业两方的配合”。

    拿到金沙江的钱后,戴威把600万债务转成了股份,终于过了个安心年,但ofo的扩张号角也正式吹响。此外,朱啸虎后续还给ofo带来了很多资源,撮合戴威与王刚、真格基金相识,两个月后,ofo又获得了1000万元的投资。

    2016年1月份A轮,3月份A+,时隔仅2个月,ofo就开启了B轮融资。 

    ofo大举扩张后,校园数量从5个激增到25个,日订单量却一直卡在两万单,戴威意识到:学校、单车数量增加,订单不涨说明使用频率下降了。当时局限于校园运营的ofo,一旦被骑出校门就无法收回,成了“海淀小黄车”。

    投资人一看直接电话打过来,“城市用户没有学生证不能注册认证,在街上看到小黄车不能用,提前投放城市吧。”戴威并未采纳这一建议,后来这波操作被戴威认为是错误判断,继续把车堵在校园。如果那个时间点开了城市,估计也就没有摩拜什么事儿了。

    2016年的4月23号摩拜在上海上线。腾讯建议将单车投放到城市里。当时的戴威并不认可。强调说在维护校园已有单车就有惨痛的教训。2016年的9月10月,摩拜C轮后不久落地北京,ofo同时在做C轮融资的打算。董事会开会时有两派意见,一边说坚持做校园,另一边觉得应该立刻跟进城市。但当时的问题是ofo没有智能锁,也没有定位。

    这让当时的戴威很纠结。早期投资人,是基于ofo在校园投放的模式入局的。随后的投资人是支持去城市。在做出非常激烈的争论后,决定ALL IN城市。

    戴威认为ofo在硬件上已经落后了,如果不把握窗口期,ofo很有可能就会从市场消失。当时的摩拜单车在成立中的投放量大概是ofo的三倍。

    而ofo在城市的投放还是空白,3000000:0的结果面前,让戴威决心在2017年ofo的战略就是扩大规模。这场仗在他看来打的很坚决,边开飞机边换引擎,把ofo的单车配件在投放中快速的迭代。


    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董事会意见分歧是经常伴随出现的。

    在戴威看来,大家其实都在统一的中心思想中讨论,就是ofo的使命。从诞生那天起,ofo希望做一家源自中国,影响世界的公司。

    ofo现在已经在22个国家提供服务,在海外50个城市有覆盖,预计今年在欧洲我会覆盖所有国家。最近开拓了印度市场,增长非常快,今年还要开拓墨西哥和巴西市场。 这对ofo和戴威来说还是很有幸福感和成就感的。 

    在创业的观点上,戴威觉得一定不要骗自己,不要找理由说服自己,因为人类99%的决策是动物性决策。简言之就是你看见的事物是你想看见的,你做的事你想做的,不是用逻辑判断出来。我觉得这里这一块一定要逻辑判断,就不要用感性、感觉。


结论

    戴威分享了两点创业心得。第一个是“真需求和伪需求”。就是找到人真正要做的事情。第二个就是“单一产品规模”。做一个事情的时候,我们要想一想这个事情我们可以做多大?比如说我们做一个项目的时候,也许一会可以听一听大家是不是有什么创业idea。

    在他看来,我们应该信心满满,去改变世界,你有什么想法你就去干,不要想,就往前冲。失败了没关系,继续走。创业者要有必胜的信心,只要有必胜的信心,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论。



“科技创新与创业”北大公选课

北大主持教师:张铭、许辰人

企业主持教师:雷鸣

课程协调教师:张金娜

助教信息:

王一帆:yifanwang [at] pku.edu.cn

王炜程wangweicheng [at] pku.edu.cn

微信号:pkuxstart

课程网站:http://net.pku.edu.cn/dlib/pkuxstart/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