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有个民国毒舌,不仅钟书,更钟爱老婆.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5-23 16:32:31


点击上方关注“苏杭美景日记”


毒舌

说他是民国第一毒舌,

也许只有鲁迅不同意。

鲁迅的毒舌是针对敌人,

他的毒舌是针对所有人,

除了鲁迅,一个女人,一只猫。

你应该猜出来了,他是钱钟书。

他就是那个说

“世间哪有恋爱?

压根儿是生殖冲动”的刻薄人。

平生论文人只服鲁迅,

女人只赞美妻子杨绛,

此外只爱他们家的猫。



杨绛

被尊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先生”的女性。

从出生到去世,

她跨越了一个多世纪,

105年的岁月她坚强、坦然的走了过来。

她生于乱世,

自始至终怀有一颗与世无争的心。

她尝尽人生百味,

始终明媚从容。

我们喜欢杨绛先生,

喜欢她的智慧、淡薄、荣辱不惊。

我们称她一生很“传奇”,

而她认为“没有虚度此生”而已。



01


默存,爸爸希望你别乱说话


你知道钱钟书为什么叫钱钟书吗?

钟书钟书,钟爱读书。

确实就是这样的,

钱钟书一岁时抓周,

什么都不要,就要抓书,

因此有了这个别名。

在这以前,

他一直叫伯父给起的名字“仰先”。

钱家旺二房,不旺大房,

钱钟书伯父多年无子,

钱钟书一出生,

父亲就决意把他过继给伯父,

让伯父一房有个安慰。

伯父盼望儿子很久了,

对阿先非常慈爱,

要什么给什么,

爱干嘛就干嘛。

在这种自由无拘无束的环境中成长,

阿先释放天性,

爱读书、痴气旺盛,还最爱胡说八道。

古今人物,逮着谁都能挑出一通毛病。

亲爹看着实在忍不住了,

也顾不得过继这回事,

管不了大哥的颜面了,

直接管教阿先:

“你不要乱说话啊,

在家乱说话成习惯,

到外面乱说可就会惹祸。”

怕阿先左耳进右耳出,

亲爹还直接给他起个名字——默存,

默存典出《易·系辞》:

“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又出自汉扬雄《解嘲》:

“炎炎者灭,隆隆者绝……

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攫挐者亡,默默者存……”

总而言之,默存就是“你别乱说话”。

天天叫他,念叨到他烦,

看他还记不记得这紧箍咒。

人们常说“三岁看老”,

又说“知子莫若父”,

用在钱钟书身上实在适合不过,

他一辈子真就如他亲爹所料——毒舌。

 

钱钟书和父亲


02


杨绛的父亲母亲


1911年7月17日,一个女婴在北京呱呱落地,家人取名“杨季康”。这个女孩长大后,成了文学大师杨绛。

杨家是当地有名的书香门第,父亲杨荫杭一身侠气傲骨,刚正不阿。身为法官杨荫杭严肃刚正,身为父亲的他却十分慈爱。

小时候,杨绛见父亲平时说话出口成章,于是向父亲请教秘诀。父亲说:“这哪里有什么秘诀?多读书,读好书罢了。”

于是,杨绛翻着家里的藏书看,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杨绛喜欢诗文书籍,父亲就给她买。

假如一本书籍杨绛长时间不读,那本书会消失不见。其实,这是父亲无声的责备。

在父亲的影响下,杨绛从小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

▲ 杨荫杭

如果说父亲杨荫杭将好学、坚强的性格基因传给了杨绛,母亲唐须荌则将温柔坚韧遗传给了杨绛。

有一次,杨荫杭得了很严重的伤寒。当家人和医生都束手无策,告诉她:“没得救了,放弃吧。”

唐须荌不肯放弃,她找到一位中医:“求求你开副药方,就把死马当作活马医。”中医被这个弱女子的坚持感动,大着胆子开了药方。

杨荫杭拒绝中医治疗,唐须荌只好把中药磨成粉末,装进西药丸里,哄骗他吃下去。

母亲细心照顾父亲吃药、起居,费尽心思。

终于奇迹出现了,杨荫杭渐渐苏醒,最后痊愈。

父母树立了夫妻相处的默契模式,他们的相处方式对杨绛产生了极大影响。之后,杨绛遇到钱钟书,他们的生活模式像极了父亲母亲。

生命就是这样奇妙,情感的轮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


▲ 母亲与一岁的杨绛


 

03


毒舌“扫遍清华图书馆”“和你一起”


钱钟书进清华就放话:

“大学期间,我要扫遍清华图书馆。”

很狂很傲很钱钟书。

书痴如他,没日没夜泡馆看书,

看得起劲,顾不得那是公共图书,

直接用笔在书上画上粗竖线,

还要加上评语。

这个书呆子每天想的看的都是书,

但大概他也想不到,

真的会有颜如玉来伴他实现目标。

1932年,杨绛从东吴大学转到清华借读。

不少人传闻他们俩一见钟情,

其实并不是,

但钱钟书确实一见杨绛就收起毒舌,

看谁都不顺眼,看杨绛却全身尽是好,

还为她写了一首诗《初见》:

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

不知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钱钟书写给杨绛的情书

 

第二次见面,钱钟书就忍不住说:

“外面的人说我已经订婚,

都是瞎说,你别信他们啊。”

没想到,杨绛说:

“他们说追我男孩子从清华排到北大,

也有人说费孝通是我男朋友,

其实我单身。”

有人说,真爱会让人发现自己不一样的一面。

毒舌的钱钟书,终于杨绛,才自然而然学会赞美。

从此,清华的图书馆里多了一对忠实的情侣。

 

钱钟书和杨绛


04


杨绛情定清华园


杨绛心里一直有个“清华梦”。1932年,,杨绛听从父亲安排去清华借读。

杨绛初进清华,在清华园古月堂游园。这时,遇到了来看表兄的好友孙令衔。而孙令衔的表兄,正是钱钟书。

第一次见面,钱钟书穿着一袭青衣大褂,驾着一副老式眼镜,看起来呆板老旧。

杨绛早已听闻钱钟书大名,可今日一见,与心中“风流倜傥”的印象大相径庭。

倒是钱钟书对初见那一面念念不忘,还专门写过一首绝句来回味:


缬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

不知靧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钱钟书年轻照

才子佳人,风华正茂,如果说没有点风流韵事,谁信呢?

“钱钟书已经订婚了”“杨绛已经有男朋友了”的流言传遍校园。对杨绛一见钟情的钱钟书慌了,急忙写信要求见面。

“我没有订婚。”这是钱钟书见到杨绛时说的第一句话。

在《西厢记》里,张生第一次见崔莺莺说的是“小生姓张,名拱,字君瑞,并不曾娶妻。”

两个故事相隔千年,却有异曲同工之意。现实里钱钟书和杨绛的故事,显然比戏里更精彩。

“我也没有男朋友。”杨绛回应。

两人相视而笑,心照不宣。从此鸿雁传书,两颗心越走越近。

缘分就是这么神奇,两人的相遇,不早不晚,一秒不差。

而正是那一秒,遂成了两个人一生的情缘。从此两人相伴一生,携手度过了六十多年岁月。

毒舌和杨绛


05


毒舌“同行最不宜结婚”“也有例外”


钱钟书所有的作品中,

《围城》最得他的毒舌本色,

除了方鸿渐得不到的初恋唐晓芙,

各路诗人、教授、博士、白富美、才子,

男女老少,人事物,

没有一个不被他讽刺的,

谈性感女神穿的少:

是熟食铺子,因为只有它才会将肉公开陈列,

又是真理,因为只有真理才是赤裸裸的。

说老实人的恶毒:

像饭里的砂砾或者骨鱼片里未净的刺,

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说白富美女博士的感情:

宛如做好了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

过一两年忽然发现,

这衣服的样子和花式都不时髦了,

有些自怅自悔。

说这些有的没的见仁见智也无可厚非,

最过分的是,他跟杨绛初恋就结婚,相爱一辈子,

谈论婚姻,他却说:

“婚姻如同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还煞有介事地说办公室恋爱不靠谱:

同行最不宜结婚,因为彼此事行家,

谁也哄不倒谁,

丈夫不会莫测高深地崇拜太太,

抬头也不会盲目地崇拜丈夫,

婚姻的基础就不牢固。 

 

 

可钱钟书你自己却和同行结婚,

又幸福了一辈子?

他们相识于清华外国语言文学系,

订婚后一起去英国、法国留学,

留学归来,一起在西南联大的外文系任教。

钱钟书做学问教书为主,

没事写小说散文消遣,

杨绛也是。

他们是彻透彻尾的教授同行、作家同行,

却一辈子夫唱妇随,

一个说对方是“最才的女,最贤的妻”,

一个说“我这辈子最成功的事情,

就是保护钱钟书的痴气”。

有人看完《围城》后,

觉得被钱钟书的婚姻围城论“欺骗”,

跑去问钱钟书:“你和杨绛一辈子那么幸福,

为什么还能写出《围城》这样的作品呢?

钱钟书笑了笑说:“难道吴承恩写出《西游记》,

是真的去过西天取经吗?

看着像耍嘴皮子逗人笑,

其实说的也是大实话:

文学和生活本来就是两回事。

力求在文学里找到作者的八卦,

根本就是蠢。

 

杨绛和钱钟书

 


06


他俩变身“我们仨”


到英国一年多后,杨绛发现自己怀孕了。钱钟书得知自己即将升级做爸爸,高兴的手舞足蹈。

他激动的对杨绛说:“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一样。”

1937年5月18日,杨绛生下一名可爱的女婴,取名为“圆圆”。

圆圆的降临,给这对年轻夫妻带来了无限欢乐。他们从给孩子换尿布学起,一点点成为合格的父母。在夫妻二人精心照顾下,圆圆长得很快。杨绛形容说:“很快从一个小动物长成一个小人儿。”

圆圆和钱钟书一样,记忆力惊人,可以做到“过目不忘”。

有一次,杨家雇佣了一个小阿姨阿菊。阿菊的妈妈搬了家,特意写明信片告诉她新地址。可是,阿菊把明信片弄丢了,急的直哭。圆圆在旁静静的说:“我好像看见过,让我想想。”

然后,她背出一个长长的地名来,具体到什么路口,几号巷子。大家将信将疑,按照这个地址寄信,果然一字不错。

那年,圆圆只有八岁。



07


他俩的女儿是“猪噘嘴”


在那个倡导多子多福的20世纪初,

钱钟书坚持只要一个孩子:

“我只要一个孩子,

最好是个女儿,最好像你。”

过几年,杨绛想多要孩子,

钱钟书又说:“不行不行,

万一另一个孩子也很可爱,

因此分掉我们在阿圆身上的注意力怎么办?

他不是真的不想多要一个孩子,

是真的心疼杨绛生子苦,

是真的太喜欢跟阿圆玩。

 

钱钟书和圆圆


阿圆小的时候睡觉,

钱钟书就用毛笔在她脸上画胡子,

在她肚皮上画鬼脸。

有时候还在她的小被窝里埋上小玩具、

小书本、小梳子、小镜子,

就等着看她醒来翻身发现“宝”的神情,

然后,父女俩不约而同哈哈哈哈哈。

钱钟书的毒舌也没浪费,

还用来编顺口溜戏弄女儿。

阿圆爱噘嘴,爸爸就叫她“猪噘嘴”;

阿圆小时候胖得有小肚子,

爸爸就吐槽她是“蛙凸肚”;

阿圆爱坚持自己的主意,

不听人劝,爸爸就说她是“牛撞头”……

钱钟书有时候也教教阿圆说几个英语粗口。

阿圆不懂什么意思,

就鹦鹉学舌地在大家面前叽里呱啦,

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小妞自己倒是挺洋洋得意的。

他们仨,像杨绛妈妈带着两兄妹,

杨绛常说:“他们是老鼠哥哥同年伴”,

阿圆却说:“妈妈有时太严肃了,

可爸爸是我永远的老兄弟。”

好的文艺工作要有童心,

好的父亲也要有童心,

有童心,才会胡说八道真心话。

这样的毒舌不成样子,

但百分百比正儿八经的虚伪扎心。

 

他们仨

 

08


杨绛经营婚姻的智慧


杨绛聪明懂事,在婚姻里更是充满了智慧。她爱钱钟书,爱他的满腹经纶,也包容他的缺点。两人携手走过六十多年岁月,杨绛只把幸福分享给钱钟书,麻烦交付自己。

钱钟书生活能力很差,经常像孩子一样闯祸。他每次犯错,都要向杨绛汇报,第一句永远是:“我做坏事了”。

有一次,钱钟书不小心打翻墨水瓶,染了房东家的桌布。

杨绛说:“不要紧,我会洗。”

不久,钱钟书弄坏了门轴,不能关门了。杨绛说:“不要紧,我会修。”

在伦敦时,钱钟书额骨上生了一个疔,很久无法痊愈。杨绛说:“不要紧,我会治。”

她从一位护士那里学会了热敷,每小时热敷一次。果然,钱钟书头上的疔消失了。每次钱钟书闯祸,杨绛口里“不要紧”,无疑于定海神针。

钱钟书可以全身心投入学术研究,因为他知道杨绛永远是坚强的后盾。

杨绛深知一个道理:分享幸福得到双倍的甜蜜,而烦恼并不会因为两个人一起分担而变少。

杨绛确实做到了,她曾说:“我一生最大的功劳,就是保住了钱钟书的淘气和那一团痴气,让钱钟书的天性没有受到压迫,没有受到损伤。”

她呈现给钱钟书,永远是那个灿烂的妻子。

 ▲ 1960年代的钱锺书与杨绛



09


62岁的毒舌终于学会点火


在我们的印象中,

毒舌的人通常有点傲视群雄的意思,

照说这样的人都是因为自己太优秀,

老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

落得失望,必须讽刺别人几句才过瘾。

按说学术、写小说、英语,

钱钟书真的是厉害,但回归到生活,

呵呵,他也就嘴上功夫厉害,

其实有点巨婴呢。

他巨婴到什么程度呢?

当年杨绛在医院生女儿,

他每次去医院,带的不是月子餐,

而是“今天又把房东的桌布染了”

“今天又把台灯砸了”

“今天又把桌子撞坏了”。

也只有他的贤妻才能无比宽容:

“不要紧”“有我在”“我回家就能修好”。

 

 

但这样的钱钟书却几十年如一日给杨绛做早餐。

杨绛在《我们仨》里回忆:

除了有女佣照顾一日三餐,

或者钟书病的时候,

这一顿早饭总是钟书做好早餐,

端到房里给我吃。

1972年早春一天,钟书照例端上早饭,

杨绛吃着吃着,突然觉得不对劲,

因为家里的灶不同于往时,需要点火,

而钱钟书是一辈子不会点火:

“谁给你点的火呀?”

原来钱钟书正等着她表扬呢:

“我会划火柴了!”

这是钱钟书第一次点火,

62岁却高兴得像一个6岁的孩子。

杨绛后来认真地写在回忆录里:

“这是我平生吃到的最好吃的早餐。”

钱钟书把毒舌全留给文章,

把温情全留给杨绛。

 

钱钟书和杨绛



10


送上钱钟书最毒舌的10句经典:


 

1. 科学家跟科学大不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

 

2. 桌面就像《儒林外史》里范进给胡屠户打了耳光的脸,刮得下斤把猪油。

 

3. 烤山薯这东西,本来像中国谚语里的私情男女,"偷着不如偷不着",香味比滋味好,你闻的时候,觉得非吃不可,真到嘴,也不过尔尔。

 

4. 中国人丑得像造物者偷工减料的结果,潦草塞责的丑,西洋人丑像造物者恶意的表现,存心跟脸上五官开玩笑,所以丑得有激化,有作用。

 

5. 两个人在一起,人家就要造谣言,正如两根树枝相接近,蜘蛛就要挂网。

 

6. 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7. 远别虽非等于暂死,至少变得陌生。回家只像半生的东西回锅,要煮一会才会熟。

 

8. 我发现拍马屁跟恋爱一样,不容许有第三者冷眼旁观。

 

9. 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

 

10.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用日常,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娱乐。加入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地必须得客观公平、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像机头前的姿态。

 

◎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苏杭创编



往期内容

别错过


有劲:上海话搭一搭古诗词

不要冒充南京人吧?

江南弄堂





    微信号:suhang-style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没看够?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